低溫快速平衡閃點測定儀是用于測定石油產品、化學品等在低溫條件下閃點(即液體揮發出的蒸汽與空氣混合后,遇火源發生瞬間閃火的低溫度)的關鍵設備。為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設備的安全性,需定期進行點檢(日常檢查與維護)。以下是詳細的點檢方法及步驟:
一、點檢前準備
工具準備
標準溫度計(精度±0.1℃,用于校準儀器溫度傳感器)。
清潔布、無塵紙、酒精棉球(用于清潔油杯、點火裝置等)。
防爆手套、護目鏡(操作安全防護)。
點檢記錄表(記錄設備狀態、異常情況及處理措施)。
環境檢查
確保實驗室溫度穩定(通常要求20±5℃),避免陽光直射或強對流風。
檢查電源電壓是否穩定(符合設備額定電壓要求),接地線連接可靠。
確認實驗臺面平整,無振動源干擾。
二、外觀與安全檢查
外殼與結構
檢查儀器外殼是否完整,無裂紋、變形或腐蝕。
確認油杯、加熱裝置、點火電極等部件安裝牢固,無松動或移位。
安全裝置
緊急停止按鈕:按下后設備應立即停止加熱和點火,確認功能正常。
溫度超限保護:模擬超溫場景(如手動設置高于閃點溫度),觀察設備是否自動斷電并報警。
氣體泄漏檢測:若使用燃氣點火,用肥皂水涂抹燃氣管道接口,檢查是否有氣泡產生(無泄漏為正常)。
電氣安全
用絕緣電阻測試儀檢測電源線絕緣電阻(應≥1MΩ)。
檢查接地電阻(應≤4Ω),確保防靜電功能有效。
三、功能部件點檢
1.溫度控制系統
溫度傳感器校準
將標準溫度計與儀器溫度傳感器同時浸入冰水混合物(0℃)或沸水(100℃,需大氣壓補償)中。
比較儀器顯示溫度與標準溫度計讀數,誤差應≤±1℃(若超差需校準或更換傳感器)。
加熱速率驗證
在油杯中加入適量待測樣品(如正庚烷,閃點約-4℃)。
啟動設備,記錄從室溫升至預期閃點前20℃的時間,計算加熱速率(應符合標準要求,如GB/T261-2008規定為5-6℃/min)。
2.點火系統
點火電極檢查
清潔電極表面污垢(用酒精棉球擦拭),確保無積碳或氧化層。
調整電極間距至標準值(通常為2-4mm,參考設備說明書)。
點火功能測試
在油杯中加入少量易燃液體(如乙醇),啟動點火裝置。
觀察火焰是否均勻、穩定,點火成功率應≥95%(若點火失敗,檢查燃氣壓力或點火電路)。
3.攪拌與氣路系統
攪拌電機檢查
啟動攪拌功能,觀察攪拌槳是否平穩旋轉,無卡滯或異響。
用轉速計測量攪拌速度(應符合標準要求,如150±10rpm)。
氣路通暢性
關閉油杯蓋,向氣路中通入低壓空氣(如0.1MPa)。
將氣路末端浸入水中,觀察是否有連續氣泡產生(無氣泡表示氣路堵塞,需清潔或更換濾芯)。
4.顯示與記錄系統
顯示屏檢查
確認溫度、時間、加熱速率等參數顯示清晰,無缺筆或亂碼。
測試數據存儲功能,確保歷史記錄可查詢且不丟失。
打印機測試
打印測試報告,檢查打印內容完整(包括樣品名稱、閃點值、測試日期等)。
確認打印紙充足,打印頭無卡紙或墨跡模糊。
四、性能驗證測試
標準樣品測試
使用已知閃點的標準樣品(如正庚烷,閃點-4℃;異辛烷,閃點-12℃)進行測試。
重復測試3次,計算閃點值的重復性(標準偏差應≤2℃)。
對比測試
與另一臺經校準的閃點測定儀同時測試同一樣品,比較結果差異(應≤3℃,否則需排查設備誤差來源)。
五、點檢后處理
清潔與保養
倒空油杯,用酒精清洗殘留樣品,晾干后歸位。
用干布擦拭儀器外殼,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潔劑。
記錄與報告
填寫點檢記錄表,標注設備狀態(正常/異常)及處理措施。
若發現嚴重故障(如溫度失控、點火失敗),立即停用設備并聯系維修。
校準周期建議
日常點檢:每次使用前進行外觀及基本功能檢查。
定期校準:每6個月由專業機構進行全面校準(包括溫度、點火、攪拌等系統)。
六、安全注意事項
操作時佩戴防爆手套和護目鏡,避免高溫燙傷或樣品飛濺。
禁止在設備運行過程中打開油杯蓋或觸摸加熱部件。
廢棄樣品需按危險化學品處理規范回收,嚴禁隨意傾倒。
若設備長期不用,應斷開電源并存放于干燥、通風處。
通過系統化的點檢方法,可有效延長低溫快速平衡閃點測定儀的使用壽命,確保測試數據的可靠性,為石油化工、安全檢測等領域提供準確的技術支持。